二维码
酷点资讯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B2B资讯 » 正文

深圳地区的中小学生如何解决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10 16:10:41    浏览次数:0    评论:0
导读

弄清楚这4个问题,孩子的学习问题也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01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学习。说到孩子的学习,需要大家思考下面4个问题:1、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学习好的孩子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学习不好的孩子又有哪些特点?3、这些特点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当你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后,用了哪些方

    弄清楚这4个问题,孩子的学习问题也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01 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学习。说到孩子的学习,需要大家思考下面4个问题: 1、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学习好的孩子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学习不好的孩子又有哪些特点? 3、这些特点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4、当你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后,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孩子 ?这些方法的效果怎样,为什么? 弄清楚这4个问题,孩子的学习问题也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但是,这一点其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难就难在很多家长其实并不想花时间去弄清楚这些问题,他们通常喜欢采用两种最直接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学习困难问题。 一种是简单粗暴式,逼迫和监控孩子学习。另一种是依靠外部力量,比如以前有辅导班或托管班之类的,他们把孩子往那一丢就好了。 事实表明,这两种做法的结果,往往导致了孩子的厌学。 为什么呢? 孩子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要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要么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中;要么处于较弱的心情情绪状态,要么处于比较强烈的激情状态中。 孩子在哪种情绪状态下学习,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会与这种情绪体验建立起条件性的情绪反应。 而这种反应,正是一个孩子在潜意识里爱学习或不爱学习的行为状态形成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要给孩子好的学习体验。如果孩子常常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好的体验和感受,产生好的情绪状态,孩子就会喜欢上学习。 许多家长“喜欢”陪孩子学习,但是在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 比如,我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说:“我不陪孩子写作业时,好像我和孩子的关系还不错,一到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就开始有矛盾了,双方都会闹得很不愉快。”因为看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是会引发他们的不满和愤怒。 “这么简单的题,讲了几遍还不会/还给我做错!” “为什么你总是不专心,动不动就走神,做小动作?” 如果我们总是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上演这种不愉快的场景,孩子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学,一点儿也不奇怪。相反地,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孩子还会喜欢学习,那才是真的奇怪了。 这种陪写方式,我建议家长还不如不陪。 程老师一对一13342907352

    02 所有引起孩子消极情绪的做法,都可能导致孩子厌学行为的形成。 一、早期学习过程中的不恰当物质奖励 不恰当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为了物质奖励而学,误以为“我可以通过学习去换来想要的物质”,这就把学习变成了获取短期报酬的工具。一旦奖励的物质不是自己很想要的或学习了却没有得到奖励,就会产生失望和委屈,于是就不想学习了。这种情况有点像很多大人认为,我是为了钱而工作的。所以,如果没有钱或钱给少了,就会感觉委屈愤怒,就懈怠工作。 可孩子的学习和大人的工作是两码事,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成长需求,最终的获益者是自己。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培养孩子自己的内在动力。 二、一定条件下的学习不成功或考试成绩下降 有些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结果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让他产生挫败感,渐渐感觉到自己学习越来越吃力,觉得自己“笨”“不如人”。或者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比如生病或某个意外,导致考试成绩下降。内心已经不开心,如果家长看到孩子“退步”了,再打击批评打击他,孩子就可能从此不再喜欢学习。 所以,当发现孩子“退步”时,我们需要先关心和理解孩子的感受,了解原因,并帮助孩子恢复好的学习体验和自信心。 三、作业过多导致的“负练习效应” 适度的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当天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如果布置的作业不恰当或作业过多,就成为了一种多余的负担,反而让孩子产生了厌烦感,形成了“负练习效应”,导致孩子厌学甚至恐惧学习。 所以,家长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作业完成的情况。 四、人为造成的学习愉快体验下降 例如,父母或老师对孩子要求苛刻,学生体验不到成功愉快;父母不和、经常争吵等让家庭氛围压抑,孩子长期在消极的情绪中学习;父母或老师用写作业来惩罚学生,这种做法表面看起来一举两得,既惩罚了孩子,又促使孩子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学习上。但其实结果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写作业产生厌倦和反感,更容易导致孩子厌学情绪的形成。 五、心理健康欠佳,为一点小事就过度焦虑 这种焦虑可能来自于孩子的安全感不足,担心父母/老师不喜欢自己,可能来自于孩子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设限,觉得“我不好,我不行,我很糟糕”,或者来自于父母的情绪化和父母的焦虑对孩子的影响,等等。 当孩子内心被焦虑控制时,程老师一对一13342907352他必然很难在学习中有好的感受和表现。 所以,家长需要先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关注孩子的感受。如果家长自身比较焦虑和情绪化,就需要去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否则,你的努力可能只会产生反作用。 

    03 找到问题的杠杆解 所谓杠杆解,就是以对事物结构的深层整体分析为依据,采用的以简驭繁的解决问题方法。 这里所说的结构,是指构成当前事物或者问题的因素、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联系。 深层结构是指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停留在表面看到的部分因素基础上,把部分因素当成全部的整体因素。 说得通俗点,杠杆解就是非直接的、消耗资源很小的,且最终的结果却是决定性的解决方案。 比如,你看到一块大石头在地上,你就想办法直接把它给搬起来。这是直接解。如果给阿基米德,他会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他说的就是杠杆解。 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按揭买房。比如,你花50万首付买了一套200万的房子,本来你50万是买不到房子的,但是你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买到了,这就相当于你用50万撬动了200万的资产,这就是杠杆解。 与杠杆解相对应的是症状解,也叫表面解或直接解,就是当你看到一个症状/问题的时候,你就下定决心要正面解决它。 直接解是在缺乏对事物的整体结构深层分析的条件下,依据表面现象采用的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接解的特征是表面看起来采用的措施,正好解决这个问题,而实事上所进行的努力,不但无助于真正的解决问题,往往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消极效果。 很多时候,家长日常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往往采用的是直接解的模式。例如,希望孩子学习表现好,一直催孩子去写作业,结果孩子学习越来越被动,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 而杠杆解的做法是,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的感受,让孩子对学习拥有良好的体验。结果是,孩子渐渐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愿,内部驱力渐渐产生。程老师一对一13342907352

     04 他律模式,是一种直接解的操作模式 有一个学生,升入初中后的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年级第49名。妈妈听了朋友的劝告后,开始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管。 结果,在没有其它明显漏洞的情况下,到了第二学期末考试,孩子的学习成绩降到了第72名;随后又分别降到年级第114名和218名。 下面这个图,清楚地展示了导致孩子学习成绩连续下降的过程中的循环增强效应。 这是“直接解”导致的一个恶性循环所带来的结果。 我们很多老师和家长习惯于用他律模式来管理孩子的学习: 盯着孩子,在孩子分心的时候,给他纠正,提醒他要集中注意力。这样变成了孩子注意力要依赖他人和外界的提醒和监督,才能集中,一旦离开了外力,就无法专注了。 这就是他律模式。 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一刻不停地盯着,可能当时有效,但时效性太短。你一不盯着,孩子就无法专心。而且,时间一长,你会发现即使盯着孩子,也不管用了。 其实,我们盯着孩子学习,并不能让孩子真正专心。因为孩子会紧张,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又会被大人批评指正和训斥。这样,孩子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分出来,来应付大人。所以,他无法做到真正的专注,学习效率也是打折扣的。 很多家长在管理孩子学习问题的方面非常用力,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并没有效果,原因往往出在这里。 严格监管着孩子的学习状态,盯着孩子,表面上看起来解决的是孩子不学习的问题,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孩子反而越来越不主动学习了,只要家长一放松,孩子立刻跟着松懈。 这就是直接解带来的负面效应。 而培养孩子的内动力(认知驱力),变他律模式为自律模式,就是杠杆解的做法。 上述例子中的那位孩子妈妈后来改变了监管的行为模式,一个月后的月考中,这位孩子的学习成绩由初二上学期的年组第218名回升到年组第55名。 一年以后返回到学年组前20名,升高中考试时,全校仅7名进区重要高中的同学,程老师一对一13342907352他是其中之一。 我们常说:“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这其实也是在做杠杆解。 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取决于孩子对学习的体验和认知。 比如,他认为学习是为了什么,为谁学; 他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烦的、充满挫败感的痛苦的事,还是一件对自己很有帮助,充满成就感的快乐的事,决定了孩子不同的学习态度与结果。 因此,影响孩子学习的,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其次才是学习习惯、方法等因素。也只有先从心理上解决问题,找到孩子的内在动力,那些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才会更加高效。程老师一对一13342907352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kudianqi.com/news/show-504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21-2099 酷点资讯网 www.kudian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